(二) 「本我」和「非本我」:「真实」与「世界」

「存在」或「意识」是唯一真实的。「意识」加上清醒,我们称之为醒觉。「意识」加上睡眠,我们称之为熟睡。「意识」加上梦,我们称之为梦境。「意识」是银幕,所有的图片在祂的表面上有来有往。银幕是真实的,画面纯粹是银幕上的影子。

「外貌」(1)和「本我」像把绳子看作蛇,这是最佳的例证。此外,有一个银幕首先出现一个国王的造形,他坐在宝座上,在他面前戏剧开始了各种不同的角色和景物,国王在同一银幕上观看戏剧演出,观看者和被观之物纯碎是银幕上的影子,唯一真实的是银幕去支撑着所有的画面。在世间亦是如此,观看者和被观之物共同一起构成脑海思想,而这脑海思想是基于「本我」或是受「本我」的支持。

亚扎达'(ajata)的不二'(Advaita)(2)学说是:“无一物是存在的除了唯一「真实」就是无生无死,无想像无入静,无修行者'(sadhaka),无渴望解脱者'(mumukshu),无束缚,无解脱和没有已解脱'(mukta),只有「一体」(3)是永远存在”。对于那些觉得很难揣摸这个真理的人会问:“我们怎能不理会这个现实世界,而我们所见到的都是围绕着我们?”然后再指示出梦中的经验来告知他们:“你所见的一切都是全赖观看者,除了观看者就无物可观。”这智慧称为兹士地·舒义哋'(drishti-srishti vada),论点就是一个人首先在他脑海内构思,然后在他脑海里见到他自己所构造的景物。

对于那些人甚至连这点都无法去理解还要继续去争议:“梦中的体验是如此的短暂,而世界是常在的。梦中的经验只局限于我,但感觉到世界和看到世界不仅于我而是许多人,我们不能称这个世界是不存在。”解答此争论称为舒义哋·兹士哋'(srishti-drishti vada),然后告诉他们:“神首先创造了各式各样的东西来自各种各样的元素,然后再创造别的东西,如此类推。”单是这样的答复就可以满足他们,倘若他们再不满意,他们又会再问他们自己:“那么所有地理、地图、科学、星宿、行星,及管辖它们的规条或有关它们的自然定律,所有这些事物知识是否完全不属实呢?”对于这些问题最好的答案是:“对的,神创造一切,所以你能看到它。”这一切只是为了迎合听众的理解能力,只有「绝对」(4)才是「唯一」的。

首先以白光来称呼「本我」,衪是超越黑暗与光明,在祂内里是没有可观之物,既没有观看者也没有被观的,完全黑暗而无物可观'(avidya),但是,在「本我」内产生一种反射的光,是纯净的心灵之光'(manas),就是此光付予空间给世界所有存在之影像,能见此影像并非是在完全光亮或完全黑暗之下,但只能在反射光或控制光之下。

从「智慧」(Jnana)或「真实」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所见的痛苦肯定是梦,就像在这个世界里任何特别的痛苦,例如饥饿只是极微细的部,在梦中你会感觉饥饿,当你看见别人受饥饿之苦而你却得到温饱,你便会动起怜悯之心,你会布施给饥饿的人,只要梦境一直持续,梦中所有的痛苦就像你现时所想的世间苦一样真实,但当你醒来你会发现梦里的痛苦是假的。或当你吃饱之后入睡,在梦中你整天在烈日下长期操劳工作,疲倦和饥饿,很想大吃一顿,随着你醒来和发现胃里还是饱胀,你没有被饥饿弄醒而起床,但意思并不是当你在梦中你可以假装所受的痛苦并不是真实,饥饿的梦必需以梦中的食物去平息,在梦里你发现那些非常肚饿的人必须由梦里供应食物,你永远不会混淆梦境和清醒这两个境界。当你随时见到痛苦你就必须继续服务社会去解除痛苦,直至你能达到「智慧」(jnana)的境界你才能从「幻象」(maya)中醒来。甚至在当时你要做到没有我是个执行者'(ahankara)的感觉,但要感觉到我是神的工具'。同样地,人不应有此自傲的想法:“我要帮助比我低劣的人,他是需要我的帮助,而我正合适去帮助他,因为我是优越的而他是低劣。”但你必须以供奉神在他本内的方式去帮助他人,此种服务是为了「本我」而不是为任何人,你并不是帮助任何人,帮助的唯一是你自己。

伽华耶·娜环莲达'(Kaivalya Navaneeta)(5)书中谈及「幻象」(maya)的六个问答题,它们颇有教育性:

(一) 什么是「幻象」?

答道:它是难以言表'(anirvachaniya)。

(二)「幻象」是对谁而来?

答道:对脑子或对「自我」,而「自我」感觉本身是一个独立分开的个体,它会去想这是我做的'或这是我的'。

(三)「幻象」是从何处来?「幻象」是怎样起源?

答道:无人能解答。

(四)「幻象」是如何出现?

答道:没有通过查询「谁是我?」(non-vichara)。

(五) 如果「本我」和「幻象」是共同存在,岂不是否定了不二'(Advaita)学说的理论吗?

答道:不一定,因为「幻象」要依靠着「本我」,就像银幕上的映片,这里的意思是映片是无真实性的,而银幕是真实的。

(六) 如果「本我」与「幻象」是一体,是否可以去争议「幻象」的本质就是「本我」,而「本我」也是虚幻的吗?

答道: 不是,「本我」是有能力去产生幻象而本身并非是虚幻。像一个魔术师为了娱乐我们,他创造了人物,动物和事物的假象,而我们看到他和所有其他都是这么清楚,但表演完毕,他所创造一切的假象都消失了只剩下他独自一人,他并非是幻象的一部而他是真实和实在的。

 

有些书籍用以下例子来帮助解释什么是创造:「本我」就像画布用作绘画用途,首先用颜料涂在布上遮盖着画布上的小孔,此浆可比喻为内在者'(Antaryamin)(6)存在于所有的创作之内,然后艺术家在画布上描绘轮廓,这可比喻万物的微妙的身体'(sukshma sarira)(7),例如,光和声音(bindu and nada),从微妙的身体'出现了万物,在此轮廓内里艺术家利用颜料油彩绘他的画等等,比喻了实体的形态和构成了整个世界。

韦丹塔'(Vedanta)(8)学说说明宇宙与观看者同时出现眼前,创造并无阶段或步骤,就像梦中创造体验者和体验之物也是同时出现。对于那些不满此种解释的人可参阅渐进式创造的理论'的书籍。

这并不是完全正确地说珊卡华'(Sankara)(9)学说的不二'论者(advaitins)否定世界的存在,或称它是不真实。而另一方面,他们比其学说视世界更为真实,他们的世界是常在的。而其学说的世界是有来源,生长和腐化,就因为这样被视为不真实。不二'论者只说视世界为世界'便不是真实,但视世界为班门'(Brahman)(10)便是真实,所有一切都是班门',无一是存在只有是班门',视世界为班门'这才是真实的。

只有「本我」是常在和唯一真实的,透过「本我」的光所有景物才能被看见,而我们常集中于外而忘却了「本我」。就像剧院内的灯在大堂内亮着,不管是否有人在场,不论是否有人扮演任何角色,此灯光能使我们看见大堂、人群、和扮演的角色,在此灯光显露之下,我们是如此全神贯注于景物的表面,所以我们没有留意到此灯光。在醒觉或在梦中所出现之景物是我们在熟睡里看不见的,「本我」或「意识」之光是永远存在就像大堂的灯时常亮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集中于观看者'而不在于被观的',也不在于景物,只在于此光,就是祂将所有的景物显现出来。

关于「世界的真实性」和「世界存在的痛苦或邪恶」的问题,当你查询「我是谁?」然后找出观看者',所有痛苦与邪恶是否会停止呢?没有观看者',这个所谓世界和邪恶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只有五种感官的形态而没有其它,这五种体质是由五种器官去感应,通过这五种感官,脑里才得知一切,世界只不过是脑子,有没有一个世界能够与脑子分开呢?

虽然「世界」和「意识」是共同一起出现和消失,只有透过「意识」,世界才会光亮或会被感知。源头就是这俩者出没之处,而源头本身既不出现也不消失,是完美「真实」的。

如果脑子是所有知识和活动的根源,当脑子安静下来,世界的景象也会停止,就像真正的绳子之真相不会被揭晓除非直至幻觉是蛇的概念消失,而「真实」的体验是不能获得除非放弃叠加在「真实」之上的宇宙景象(11)

那个确是存在的只有是「本我」。世界、「自我」(Jiva)(12)义仕哇华'神(Iswara)(13)都是心理上的创造物,像珍珠表面的银色,所有这些都是同时出现和消失。「本我」单独就是「自我、世界、和义仕哇华'神」。

不论世界出现与否,对智者'(jnani)(14)是无关重要。无论世界是否出现,祂的注意力时常在「本我」内。取一张印上字体的纸,你会全神贯注在字体上而没有将注意力留在这张纸。不管字体是否出现,但智者只想着这张纸是为「真实」的基础。

你用不同的成分去制造各种不同类形的糖果,它们所有都尝到甜味因为糖是存在它们本身内里,甜味就是糖的本质。同样是,所有存在的经验和不存在的经验都包含在这「显耀」里,便是「我」的本性,没有了「本我」,有经验和无经验是不能被体验得到,正如没有糖,你所做之物,无一能尝到甜味。

「存在于内」称为义仕哇华'神(Iswara),「内在」只能与「幻象」(maya)(15)一起,「神」就是「智慧与幻象」并存。由微细处产生自傲'

(Hiranyagarbha)(16),由自傲'产生有形、实体'(Virat)(17)。只有「意识(18)-本我(19)」(Chit-Atma)是纯然存在的。

至于世间存在的痛苦,智者从他亲身经历的解释是,如果一个人退入「本我」内,所有痛苦就会完结。只要自己(20)与对象目标有分歧,痛苦是会感受得到。但当发现「本我」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这样还有谁人和还有什么需要去感受呢?

奥班尼萨'(Upanishadic)(21)经说:“我是班门'(Brahman)”,只解作班门'存在是「我」(22)

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