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杂类
- 没有人能够离开「至高」存在的视线,当你认为智者是一个身体而你自己又是另一个身体,你会发现有两个分开的个体,然后就会说由此处离开。无论你身在何处,你是离不开「我」(注1 )。
- ‘哗嘛基娜'(Sri Ramakrishna)老师(注2 )说他所见的生命就是以‘伽莉' (Kali)神的形象来供奉,那种生命只有他才感觉到,不是其他所有人。那种重要力量是来自他自己本身,是他自己的重要力量表现出像似从外引他进入内。这现象是如此真实和栩栩如生,祂必定是这样显现给大家,在另一方面,一切都充满生机,这是事实,许多信徒都有类似‘哗嘛基娜' (Ramakrishna)亲身的体验。
- 基督是「自我」,十字架是代表身体。当「自我」被钉上十字架上而被毁灭,所生还就是「绝对存在」的(上帝),此外...,‘天父与我是一体。'这种光荣的生还称为复活。主是天父是代表‘义仕哇华'(Isvara)神,儿子是‘老师'(Guru),而圣灵就是「本我」(Atma)。
- 圣经诗篇46说:“静止便知道我是「神」,”。此句被发现在传教士书:“只有独一无二”以及“智者之心在于右,愚者之心在于左。”
- 无念会是徒劳的,每一个念不在此刻便会在另一刻产生它的效果,思想的力量永远不会是白费的。
- 有些人为了做到保持身躯永生,他们提供食疗、医疗、或其它的方法为了完善这身躯和使它能够向死亡挑战。在南部一间知名的‘施达'(Siddha)学校相信此种学说。在‘贡巴干南'(Kumbakonam)‘尹珈珊绵·劳'(Venkasami Rao)创办了一间同样相信此类学说的学校。在‘攀地车尼' (Pondichery)有社团也同样相信。有一些学校还相信神力可下降于人和将人转化成超人。经过写下冗长的条文关于他们不灭之躯之后,又给予医疗配方和瑜伽方法去美化身躯和保持它永远的活着,但是,总有一天所有人都要离去。
- 神和神的名字并没有什么不同,圣经也有这样说:“在始创时是一个字,而这个字是与「神」有关,这个就是「神」字。”
- ‘哗嘛'(Rama)的名字,‘哗'(Ra)是代表「本我」,‘嘛'(ma)是「自我」,当一个人重复地说‘哗嘛',‘哗嘛',‘嘛'音便会消失并融入于‘哗'音,然后单独剩下‘哗'音,在此种状态下是没有刻意去「入定」(dhyana),但「入定」是常在的,皆因「入定」是我们「真实的本性」。
- ‘伽修练者'(yogi)的确实目标可能是去唤醒‘蛇之威力'称之为‘昆达宁尼'(Kundalini),以及发送它上瑜伽的中枢神经系统(sushumna),智者(jnani)未必用此方法去作为祂的目标对象,但俩者都能达到同一效果,就是将生命力量发送上瑜伽的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去切断‘「意识与无生命」之间捆绑之结'(chitjadagranthi)。‘昆达宁尼'的另一个名称就是「本我」(Atma)或是「意识」(Sakti),我们谈论衪好像是在体内因为我们想像自己是局限于这个身躯,但在真实里祂是在内和外,就只有是「本我」或「意识」(Sakti)。智慧的方法(jnana marga)是当「查询本我」之际,脑思想便会融入于「本我」内,「本我」,祂的「意识」(Sakti)或‘昆达宁尼'就会自动升起。
- 如果宁静的思想才是真正的「解脱」(Mukti),那些人的脑袋怎可以放在‘神奇的力量'(siddhis)而又想得到「解脱」,靠着活跃的脑是帮助不到「解脱」,所有激荡的思想怎能够停止呢?
- 避免存有欲望和憎恨,不要把脑子过份投入于世间事,尽可能不要纠缠在别人之事,给予他人就是真正给予自己,如果一个人知道这个道理,还有谁人会永远保持着不付出呢?
- 如果「自我」出现,一切都会出现。如果「自我」融入(注3 ),一切都会融入。我们越是谦虚,对我们越是更好。
- 最好和最有效‘传授'(diksha)方式是以静默,这就是‘达舒娜摩哋' (dakshinamurti)(注4 )所修的,那些通过触摸,眼神等等都是较低层次,静默(mouna)能改变所有的心。
- 当信徒询问智者关于信徒应否继续采用他已故的老师建议他用神的名字或是改用「查询本我」(vichara)的方法。智者便提供信徒去参阅1937年九月份‘远见'杂志内的一篇文章就是「根据圣人‘南达'(Nam Dev)的哲学有关于神的名字」,文内阐释「神与神的名字」都是一样。
- 太阳照耀宇宙,而‘亚唤啦查娜'(Arunachala)山此太阳是多么刺眼,并且在祂内是看不见宇宙,在那里只剩下无间断的光芒。
- 认为出生是人类必定是最高层次,而能够实现「本我」亦只有是人类,这都不是属实,即使动物都可以达到实现「本我」。
- 任何一个人在未去改变他自己之前是没有必要去开始改革国家或民族,每个人首先的责任就是去觉悟他自已「真实的本性」,如果这样做之后,他还是想去改革国家或民族,任由他使用一切办法去执行此种改革。僧人‘华·天达'(Swami Ram Tirtha)这样宣传:“应征改革者的条件是所有改革者必先要改革他们自己。”在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或言行相同,无论我们怎样尝试去努力灭绝不同之处,不同的外表必然是存在,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每个人都要去领悟他自已的「真实本性」。
- 在‘碧哈达弯亚伽·奥班尼萨'(Brihadaranyaka Upanisad)(注5 )经说‘亚咸'(Aham)是神的名字,梵文的第一个字母是‘亚'(A)而最后一个字母是‘哈'(Ha),‘亚哈'(Aha)这个字是包含着所有一切从头到尾。‘亚钦' (Ayam)意思是那个存在的、本身明亮着、和自我印证的。‘亚钦'(Ayam),‘亚玛'(Atma),‘亚咸'(Aham)都是同一样意思。在圣经内也是,「我」(I AM)是给神的名字。
- 如果我们集中在任何一个念头,然后在此状态下入睡,当立即苏醒后,同一个念头会继续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比如给了氯仿药物的人要求他数出一,二,等等,一个人数至六之后,譬如,当他再次轮数时,他会开始说七,八,等等。
- 当我躺下时四肢伸直,脑海中制造死亡的情景,和意识到身躯会被带去火化,然而,我还是活着,有一股力量,称它为原子能量或任何称号,在我内里升起占据了我,就这样我再次重生,我变成了另一个新的人,之后我变得视一切都没有分别,既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的。
- 从静默中出了个思想,从思想出了个「自我」,从「自我」出了语言。如果语言是有效的,那么在其根源必定是有效得多?
- 在神面前‘燃烧樟树'(Karpura arathi)象征是用智慧的光去燃烧掉脑思想。‘圣灰'(Vibhuti)是代表‘舒华'(Siva)神象征是「绝对存在」,‘朱红色的粉'(kumkum)象征是「意识」(Shakti)。
- ‘盘弯娜'(puranas)(注6 )经说‘亚唤啦查娜'(Arunachala)山是空洞的,内里有城镇和街道,我也曾见过此景象。书中谈论「心」如同一个空穴,但深入祂内里可证实祂是一片光芒。类似‘亚唤啦查娜'山是唯一的光,所有的洞穴等等都被此光掩盖着。
- 为了确保达到灵界的目标,并且提供了各种修行的方法 - 例如慈善、苦修、奉献、修德(dharma)、瑜伽、虔诚(bhakti),和目标本身的形容各有不同 - 例如「天堂」、「至高目标」、「和平」、「真理」、「恩典」、「寂静境界」、「不死之死亡」、「真正智慧」、「弃世潜修」、「解脱」(Moksha)、和「极乐」,所有一切都只不过是去摆脱迷恋这身体是为「本我」。
- 放弃认定你自己是这个卑劣的身体和去觉悟你「真实的本性」,这是唯一「永恒的极乐」,寻找去认识你自己又同时去担忧身体上的利益,就好像你试图借助鳄鱼当作木筏来渡河。
- 对「非本我」不存兴趣为之‘弃绝'(vairagya),与生俱来存在于「本我」内是为‘智慧'(Jnana),两者都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