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查询「谁是我?」

所有思想是来自「我-这个概念」的源头。经过查询「谁是我?」,「脑海」便会融入「源头」之内。「谁是我?」这个概念会毁掉其它所有的概念,最后「自我」本身也被毁灭。如果其它的概念产生,不要尝试去完成它们,人必需去追查这个概念是为谁而出现,有什么关系出现几多个概念?每当一个概念出现,便要警惕去追查这个概念是对谁而产生,答案会是对「我」(1),如果你查问「谁是我?」脑思想便会返回它的始源(就是它的起源之处),概念有出现就会有消失。当你这样练习越多,越会强化脑袋停留在它的始源。

通过适量的纯天然'(sattvic)食品会优胜过其它所有的规条和自我规管的法则,纯质素'(sattvic)的脑子便会成长和对「查询本我」必有帮助。

虽是远古和不知何时以微妙倾向'(vasanas)(2)的姿态依附着感官,似海浪般无数次的升起,当入定'(dhyana)(3)有进展,它们就会全部被毁灭。不要给予任何怀疑的空间是否可以根除所有这些微妙的倾向' (vasanas),而「本我」就是唯一存在的。反而一个人去感叹:“我是一个罪恶者,我怎样做才可以有任何进展?”一个人应该不断地保持集中' (dhyana)在「本我」内,不管是一个多大的罪恶者,一个人应该完全忘记他自己是一个罪人的事实,和诚恳地寻求集中于「本我」内,这样做他肯定成功。

如果「自我」出现,其它所有都会出现。如果「自我」不出现,其它一切都不会被见到。如果「自我」是所有这些,那就要去查询「自我」究竟是什么,然后去放弃所有一切的依恋。

慎言、控制呼吸、和深入探索自己本身内里,好像一个人潜水入某处重获他跌下的东西。通过敏锐的洞察力一个人必定寻找到「自我」源头的出处。

查询的方法是制定了「智慧」(jnana)的途径,查询是不包括口头上重复地说「我」「我」,但要透过深入内敛的去找出「我」是从何处跃出。去想「我不是这个」或「我是那个」,对于查询的方法或许会有些帮助,但并不是真正的查询方法。

当我们在脑海里查探「谁是我?」然后达至「心灵」,「我」(4)便会塌下,而另一个个体会随即示现衪自己来表明是「我-我」,即使祂示现出说是「我」,此「我」并非是意味着「自我」,但却是「独一完美的存在」。

如果我们不断地侦查脑的形态,我们会发现没有脑这样的东西,这是最直接的途径可供之于世。

单是概念便可构成脑子,「我-这个概念」是其它所有概念的基础或始源,「我」就是脑子,如果我们向内里追查「我」的始源,「我」便会倒塌下来,这是「智慧」(jnana)查询的方法。

当「我」在那处融入而另一个顺应地示现出来是「我-我」,这就是完美的「本我」。

解除疑问是没用的,如果我们解决了一个疑问,另一个的疑问又会出现,疑问是无止境的,当疑问者和他的始源一经被发现,所有疑问便会停止。追查疑问者的来源,你就会发现他真的是不存在,疑问者不存在,所有疑问都会停止。

「真相」就是存在是你自己(5),并无其它需要你去领悟。所有不真实而被认为是真实的,你所需要的就是去放弃「不真实而被认为是真实」。所有诵念'(japa)或入定'(dhyana)的目标就是只抓紧着一个概念而去放弃所有概念,以及放弃所有的概念关乎不真实的「我」(6)。所有修练' (sadhana)的目的是使脑子专注在一点,集中一念这样才能排除我们其它所有的概念。如果我们这样做,甚至最后一念都会离去,而此脑海亦会熄灭在其始源。

当我们向内查询「谁是我?」,侦查此「我」就是「自我」,也是「自我」去做查询'(vichara)。「本我」是没有查询'的,那个使用查询的是「自我」,查询有关那个「我」亦是「自我」。查询结果是会停止「自我」的存在,和会发现只有「本我」是唯一存在的。

什么是最好的方法去消灭「自我」?对每一个人来说最完好的方法是从表面上看似很容易和最有吸引力,所有途径同样是好,它们都会引至同一目标,就是将「自我」融入于「本我」内。虔诚者'(bhakta)称之为降服,查询者'(vichara)称之为「智慧」(jnana),两者都试图带「自我」返回其始源,就是它跃出之处和要使它返入原处。

要求用脑子去消灭它自己就像将贼子充当警察,它会跟随着你去侨装捉贼,但不会有收获。所以,你必须转向内里看此脑是从何处出现,这样它才会停止存在。

脑子和呼吸的出现是来自同一个源头,当其中一个受到控制,另一个便被受控制。而事实上,使用那一个探索方法较为正确 -「我是从何处出现?」和「不单只是这样询问谁是我?」- 我们不是简单地尝试去消除,然后这样说:“我们并不是这个身体,也不是这些感官,等等。”就是为了达到余下「真实的终极」。但是,我们尝试去找出「我-这个概念」的出处,或是「自我」在我们内里那处产生,此方法虽不明显但却暗示包含「观察呼吸」在内。当我们视察「我-这个概念」是从何处出现,我们也必须去「观察呼吸」的来源,因为「我-这个概念」和「呼吸」的出现是来自同一个源头。

可以使用控制呼吸为辅助方法,但它本身永远不能带到最终目标,当做到机械式的呼吸,便需要警愓脑子去注意紧记着「我-这个概念」,然后去追寻其始源,接着你会发现呼气下沉之处亦是「我-这个概念」的出处,它们是一起冒出和下沉,而「我-这个概念」亦跟随着气而下沉,与此同时,另一个「显现」和无限的「我-我」示现出来,一直持续而不间断,这就是目标,祂有不同的名字 -「神」、「本我」,昆达宁尼'(Kundalini)(7)萨哋'(Shakti)(8),纯净意识,等等。

「谁是我?」并非是口头禅'(mantra),意思是你必须找出「我-这个概念」在你内里何处出现,它就是所有思想的源头。但是,如果你发觉「查询的途径」(vichara marga)对你是非常困难,你可以重复去念着「我-我」,这样也会带你到同一个目标,这是无害的去使用「我」作为口头禅,这是「神」的名字。

我请你查看「我」是从你的体内何处出现,但这并不是完全正确地说「我」的出现和「我」融入在心内是位于胸部的右侧,「心」是「实相」的另一个名称,衪既不是在身体之外也不是在内,对于祂是没有出处和入处,皆因祂是唯一的。我说「心」的意思并非是肉体上的任何器官,也不是任何神经系统或其它类似的东西,但是人一直认定他自己是身体和他是身体的想法,他会被建议查看「我-这个概念」是从体内那里冒出和在那里融入,它必定是在胸部右侧的「心」,每一个人不论是任何种族、宗教和语言,他或许会说是「我」并且指着胸部右侧来表示是他自己,对于全世界这是属实的,所以必定是这个位置,通过敏锐的观察「我-这个概念」,在清醒时不断地出现及在睡眠中消失,一个人便会明白此「心」是位于右侧。

首先你要知道你是谁,你不需要经文'(sastras)或奖学金去知道,这是简单的体验。你一直以来存在于「此时此地」的状态,你却迷失了自己并请求别人的指引,哲学的目标就是将脑子向入内。请看伽华耶·娜环莲达'(Kaivalya Navaneeta)书中说:“如果你认识了自己,邪恶是不能亲近你,因为你曾经问过我这个而我亦曾告诉过你。”只有凭着「本我」,「自我」才会出现,找紧着本性的你,「自我」便会消失,直到这个阶段,智者便会高兴地说:“那个便是。”而无知者却问:“在那里?”

采用调节生活方式,例如在固定的时间起床、洗澡、诵念(mantra-japa),等等,这些对「查询本我」方法感受不到或不能用此法的人。但是,对于那些能够练习此法的人,所有规条和纪律是不必要的。

某些书籍的而且确提及一个人应该继续去培养一个又一个良好的德行,为了达到「解脱」(moksha)因此要做好准备,但是对于那些遵照「智慧」途径(jnana)或「查询」途径(vichara Marga)的人,他们本身的修行' (sadhana)差不多已足够获得「神」(daivic)所有的质素,他们无需再做任何其它。

什么是伽亚持'(Gayatri)?它真正的意思是「让我集中在那个照耀着所有」。

后面